来源:经济日报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重要生态屏障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谢尔塔拉农牧场通过开展人工草地种植和天然草场改良等工作,利用人工节水灌溉、牧草种植、切根补肥等措施对40万亩草地进行了示范改良,使试验区内草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升,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得以强化,企业效益显著增加,退化草原生态系统得以明显恢复和改良,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以显著提升。
由于去冬今春少雪寡雨持续干旱,目前当地大部分草地长势不好,但来到谢尔塔拉农牧场草牧业示范区、天然草场恢复示范地以及燕麦和苜蓿人工种植示范地时,却是另一番景象。天然草场恢复示范地牧草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其它草地,产出的优质牧草比例大幅上升。人工种植的苜蓿、燕麦也生长得郁郁葱葱,科技示范凸显支撑,驱动发展作用明显。
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这些年,谢尔塔拉农牧场按照做精做优农业,做强做大畜牧业的发展目标,通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建设集约化人工草地等举措,依靠耕地、机械、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把水肥条件比较好的土地拿来做高效草地,种植的紫花苜蓿、燕麦草、青贮玉米在产量和获得的效益方面与传统农作物相比均有较大提升。“通过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燕麦草,补充了牛只所需要的营养,缓解了牧场的饲草压力,对提升牛奶品质,降低饲养成本提供了保障,这是自草场改良计划实施以来我感受最深的一点,也是农牧场在跳出固有发展思路,调节种植结构做出的巨大努力。”谢尔塔拉第一牧场场长赵健兴致勃勃地说。
在满足自身牧草料消耗的同时,谢尔塔拉农牧场还积极补齐在牧草加工贮藏、市场流通的短板,通过加大投资改善基础设施设备,加大科技力量投入,加大市场开发等举措进一步延伸了“草牧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为正在打造的草牧业示范园区、天然草原改良示范园区,三河牛奶业产业示范园区提供基础保障,为进一步形成“种草、制草、用草、售草”的草牧业建设体系奠基铺路。
精细调养给草场补播施肥
“这以前是农牧场分流职工的打草场,由于过去连年打草,且受干旱气候的影响,土壤养分得不到回补,生产力连年下降,草场退化、沙化问题特别明显。但自从开展草地恢复工作以来,优质牧草产量明显得到提升,草原生态得到恢复。”从事草地恢复工作的宋文彬指着一片试验草地介绍说。根据草场受损情况,农牧场在中科院的指导下设计出了精细的施肥方案,进行草地养分回补,并在初春通过免耕补播优质牧草,提高优质牧草比例。通过切根疏松技术划破草根,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使草场得到再生复壮。
同时,谢尔塔拉农牧场还积极推行中科院“分区轮刈”示范内容,把草地分成3个区,每年只割走2个区的牧草,留下1个区休养生息,来年再行轮换。这样,每年只打三分之二面积的草,根据他们的研究,3年后,牧草产量将显著增加。此外,在使用中科院植物所研制的天然草地改良剂和天然草地羊草促进剂的实验草场,通过养分调控、植物生长调控和土壤微生物调控,将促进草原上的优质牧草得以恢复,产草量和经济收益有望进一步提升。
↑燕麦草割晒作业。
做好服务引领畜牧业示范建设
人工草地种植和天然草场改良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优质牧草质量、产量以及载畜量,牧民饲养热情进一步高涨,牲畜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谢尔塔拉农牧场作为三河牛的故乡,肩负着发展繁育壮大三河牛核心群的使命任务,通过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大力培育专业技术团队,建设三河牛繁育科技中心等举措,有效提升了广大牧民、养殖户的牛只养殖成活率以及经济效益。
“三河牛具有耐粗饲、耐高寒、抗病力强、宜放牧、乳脂率高等特点,是乳肉兼用的品种,非常适合饲养,远比其他一些品种好养、好挣钱。”牧民格日图高兴地说起饲养三河牛的好处。截至年底,谢尔塔拉三河牛繁育科技中心累计销售特培小公牛头,销售冻精细管支,为发展壮大周边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户经济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谢尔塔拉农牧场还在畜产品加工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包括巴氏鲜奶、酸奶、奶酪和烘焙产品的制作、销售;以三河牛文化为核心,打造三河牛全牛宴,进一步带动观光、采摘、垂钓、农家游等综合旅游项目等,推动农牧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牧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当前,谢尔塔拉农牧场在充分重视先进科技设备、技术引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牧互补共赢的循环发展思路,草牧业产业得到兴盛发达,产业成果不断得到巩固,产业辐射范围逐步扩大,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成果日益凸显。(经济日报记者余健 通讯员 郑永明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