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西南证券,朱会振,夏霁,王书龙,舒尚立)
1二十载稳健发展,成就乳制品行业巨头蒙牛乳业成立于年,年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此后不断推出特仑苏、真果粒、酸酸乳等热销品类。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公司面临发展转折,年引入中粮作为最大战略投资者,并由中粮集团总裁接任蒙牛董事长。年创始人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职务,退出公司核心经营管理工作,并于年正式离开公司。此外,公司于、年引入ArlaFoods、达能等外资股东,推动国际化进程,其中达能于年退出。同时,公司并购整合雅士利、现代牧业、贝拉米、妙可蓝多等企业,完善奶粉、奶酪、奶源布局,规划于年“再造一个蒙牛”。
全面进入“中粮时代”,股权激励利于长期成长。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先后引入中粮、ArlaFoods、达能作为战略股东,依托中外大型集团,改善公司股权结构。截至年末,中粮和ArlaFoods通过合资中粮乳业投资公司共持有蒙牛23.15%的股权,随着创始人牛根生辞任公司职务,蒙牛全面进入“中粮时代”。原第三大股东达能在酸奶业务方面与蒙牛形成紧密合作,于年出售所持有的全部蒙牛股份。随着达能的退出,中粮集团对公司的控制能力将进一步加强。此外,公司于年起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至今共授予万股,实现员工、经销商等与公司利益统一,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以股权投资方式促进业务多元发展。液态奶、冰淇淋、奶粉为公司主要业务,年收入占比分别为87%、5%、5%,液态奶中特仑苏、基础白奶、纯甄、乳饮料、低温酸奶、低温鲜奶占比分别约34%、21%、10%、8%、13%、3%。液态奶、冰淇淋业务主要由公司主体经营,奶粉业务主要由子公司雅士利国际及贝拉米经营。同时,公司通过定增持有妙可蓝多30%的股权,成为妙可蓝多控股股东,并依托妙可蓝多发力奶酪品类;通过股权投资对现代牧业、中国圣牧等上游牧场形成控制,保障高品质奶源供应。
二十余年来,公司快速成长为乳制品巨头,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年高速增长阶段:公司采取“先建市场后建厂”、热点营销等策略,以利乐装常温奶迅速打开全国市场,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达亿元、9.4亿元,超过伊利成为乳制品行业第一。-年差异化经营阶段:年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制品板块打击巨大,蒙牛逐渐引入中粮、ArlaFoods、达能等中外大型集团作为战略股东;同时着力布局上游奶源,并在渠道方面形成差异。
年至今多元化发展阶段:年起,公司通过事业部改革、收并购活动实现多元化发展,除年剥离君乐宝外(可比营收+10.3%),营收、净利润保持双位数以上增长,年将再创一个蒙牛;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净利润亿元(同比+15.9%)、50亿元(同比+42.6%),新冠疫情催化乳制品需求爆发,叠加产品结构升级、费用理性化投放,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行业规模稳步增长,细分品类有所分化乳制品行业规模稳步增长,各个细分赛道蓬勃发展。常温液态奶受益于疫情后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需求不断上升;同时在消费升级驱动下,高端液态奶增速领跑。低温鲜奶呈爆发式增长,奶粉、奶酪集中度不断提升,随着新兴消费需求崛起,行业迅速扩容。在上游原奶供给趋于平衡,奶价周期趋缓的背景下,乳企费用投放将逐渐理性化,叠加高毛利产品占比提高,龙头乳企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2.1需求上升催化销量增长,消费升级促进高端化发展
乳制品行业规模稳步增长,疫情后需求不断上升。我国乳制品行业规模五年复合增速为8.5%,销量与吨价CAGR分别为5.8%、2.7%,保持稳定增长。疫情催化乳制品需求快速增长,以基础白奶为代表的液态奶呈现拐点式向上的趋势,销量增速提升至10%左右,行业规模持续扩容。年国内乳制品零售规模约为亿元,同比增长约10%,预计年零售规模将突破亿元。
我国乳制品人均消费量对标海外仍处低位,增长空间大。年我国乳制品消费量达到万吨,同比提升3.1%,近五年复合增速约为1%。从人均消费量来看,我国居民液体奶消费量约为20kg/年,远小于其他欧美国家,与饮食习惯相近的日韩也仍有一倍以上的差距。长期来看,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在三胎政策出台、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驱动下,乳制品消费量有望进一步增长。
消费持续升级,高端化趋势明显。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近五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复合增速为7.8%,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高端液态奶在液态奶零售额中的占比不断提升,预计于年超过一半。同时高端液态奶增速领跑,预计-年乳制品、普通液态奶、高端液态奶零售额复合增速分别为6%、3.3%、15.6%。高端液态奶主要使用特色生鲜乳为原料,毛利率更高,能为乳企带来较高利润弹性。龙头乳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纷纷推出高端化产品,价格带不断扩充,未来盈利增长空间较大。
2.2常温奶步入成熟期,低温、奶粉、奶酪迅速扩容
液态奶占据半壁江山,各细分赛道持续扩容。从收入结构占比来看,年牛奶、酸奶、婴幼儿奶粉占乳制品行业收入的比例分别约为42%、26%、30%,液态奶合计占比接近70%。从增速上看,液态奶近五年复合增速约为3.3%,其中酸奶-年CAGR达12%,贡献主要液奶增量;婴幼儿奶粉仍保持增长态势,近五年CAGR约为7%;奶酪则是近年来乳制品行业内增速最快的子板块,-年CAGR保持在20%以上。
2.2.1常温奶:竞争格局清晰,产品结构持续升级
常温白奶步入成熟期,疫情后需求快速增长。21世纪初国内冷链运输尚不发达,长保的常温牛奶具备异地销售的条件,因而击败低温奶成为国内主流牛奶。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常温牛奶已步入成熟期,过去五年复合增速约为2%。年后,疫情催化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常温奶需求不断上升,年伊利、蒙牛常温白奶收入增速约10%-20%。
竞争格局稳定,高端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常温奶市占率高度集中,年常温白奶CR2约为86%,已形成伊利与蒙牛双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年,特仑苏、金典品牌的饮用奶市占率分别由2.6%、1%提升至9.5%、8.5%,高端化趋势明显;伊利、蒙牛母品牌的合计市占率由年的19.9%略微下降至年的18.2%。以特仑苏、金典为代表的高端品牌不断挤压中低端品牌的份额,实现快速成长,均已成为百亿大单品。市占率稳定叠加产品结构持续升级,未来乳企间激烈的价格战或将缓和,带来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
常温酸奶市场规模迅速扩容,CR3突破90%。年我国常温酸奶市场规模约为亿元,过去五年复合增速约26%。相较于低温酸奶约21天的平均保质期,常温酸奶6个月以上的长保质期有利于乳企全国范围内的运输与铺货。年光明推出莫斯利安打开了常温酸奶的大门,安慕希、纯甄借助伊利、蒙牛强大的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市占率提升迅猛。常温酸奶主要通过包装及口味创新升级,相比常温牛奶仍处于升级初期,提升空间广阔。
2.2.2低温奶:巴氏奶保持较快增速,竞争格局分散
低温鲜奶保持较快增速,市场竞争格局分散。年我国巴氏奶市场规模约为亿元,近五年CAGR为9.2%,巴氏奶口感和营养价值普遍高于常温白奶,疫情后更受消费者欢迎。巴氏奶保质期仅约7-15天,且有运输半径限制,区域属性较明显,竞争格局分散,年CR3仅为28%。随着我国冷链运输的持续发展,具备风味与营养方面竞争优势的巴氏奶将保持扩容趋势。
区域性乳企小而美,与全国性巨头错位竞争。由于巴氏奶保质期短,区域壁垒强,泛全国性乳企、区域性乳企更适合发挥区位优势,以低温品类深耕优势市场。光明、新乳业分别以“新鲜”、“鲜战略”作为发展重点,深耕优势市场的同时拓展周边,实现泛全国化扩张。光明、新乳业围绕主要销售市场进行奶源布局,缩短由生鲜乳到成品奶的生产时间;建设冷链物流系统,保障食品安全,满足低温奶“少量高频”的消费特点。区域性乳企掌握当地牧场、工厂、市场,在当地具备很强的品牌力,能充分发挥创新性。
冷链普及、超巴奶助推龙头企业突破低温销售半径。未来巴氏奶扩容驱动因素主要有:1)基础设施的普及有利于低温奶配送范围扩大、配送成本降低。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亿元,冷库库容近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约28.7万辆,分别是“十二五”期末的2.4倍、2倍和2.6倍左右,巴氏奶的销售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2)国内已放开保质期45天的超巴奶生产许可,“超巴氏奶杀菌”技术的出现既保留了巴氏奶的口感,又为冷链运输争取了时间,使突破销售半径成为可能,解决奶源与市场不匹配的问题,有利于龙头乳企发力低温鲜奶业务。
低温酸奶历经多年发展,市场规模稳步提升。年我国低温酸奶市场规模约为亿元,过去五年复合增速约为12%。低温酸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进入在中国,但受制于冷链物流的制约,长期仅在城市范围内销售;并且随着常温酸奶的横空出世,低温酸奶份额逐渐被挤压。未来低温酸奶主要有两大驱动因素:1)冷链物流的发展帮助扩大低温酸奶销售半径,实现对低线市场及农村市场的下沉;2)低温酸奶产品属性由必备营养品逐渐拓展至甜品以及健康代餐食品,产品饮用场景进一步拓宽。
高端升级+菌种研发,顺应消费趋势。低温酸奶含“活性益生菌”,营养价值高,功能性强。目前我国低温酸主要在促进肠道健康方面发力,未来乳企有望在其他方面进行菌种研发,实现产品差异化。高端酸奶通过开拓新品味、升级配方,挖掘细分场景需求的方式,比如作为代餐、甜品等,提高产品竞争力。随着冷链运输的发展和渗透率的提升,我国酸奶消费有望打开低线城市和农村市场,销量进一步增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2.3奶粉:国产化进展顺畅,行业集中度提升
内资份额显著提高,行业集中度上升。近五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与产品力提升的背景下,国产品牌奶粉市占率显著提高,内资品牌信任感逐步回归,行业呈集中化发展。年奶粉行业CR5、CR10分别为52%、73%,较年分别提升17pp、19pp。受益于政策支持、国潮崛起、渠道优势等,国产品牌份额有望保持上升趋势。
配方注册+新国标政策出台,中小企业加速出清。年,市面上大多数产品将需要再次获得注册,并且新国标要求将会更加严格。国外厂商由于海外疫情的严重性增加了配方注册审查难度,减缓了注册进程;部分中小厂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若注册不成功将面临巨大的亏损。因此预计会有部分公司放弃二次注册,中小奶粉厂商和一些海外品牌进一步被淘汰,有利于奶粉行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国产奶粉的品牌、渠道优势凸显。国产品牌渠道下沉速度更快,营销打法更贴近中国市场需求,更易根据国人体质量身定制产品。以飞鹤为例,飞鹤年举办约70万场线上+线下活动,覆盖万消费者,内容包括邀请育儿专家、营养师讲授孕期、育儿、产后护理知识,举办亲子类型的游戏比赛,品牌故事深入人心。
疫情影响进口。由于国外疫情爆发,国外厂商在生产上或遇到困难,从而影响产能,再加上国内疫情防控严格,进口奶粉时效性减弱,给国产品牌带来更多机遇。此外,国产品牌消费者教育充分,在疫情环境下,消费者心理上会更偏向于国产市场。
婴配粉“量增”放缓,重点推进高端化路线。新生儿数量减少促使婴配奶粉“量增”放缓,行业转向“价升”方向,产品高端化趋势显著。价格方面,-年,高端婴配粉价格复合增速领先婴配粉整体2pp;销售额方面,超高端奶粉、高端奶粉、普通奶粉CAGR分别为40%、21%、5%,超高端增速迅猛;市场份额方面,超高端和高端奶粉占比呈增长趋势,普通奶粉占比下降20pp,预计年超高端和高端婴配奶粉将反超普通婴配奶粉,成为行业主流。
老龄化趋势演变,成人奶粉成发展新窗口。随着新生人口红利逐步消退,老龄化程度加剧,以60-70后为主的人群消费开始崛起,成人奶粉具备增长潜力。我国成人奶粉市场从年开始恢复缓慢增长,年达到亿。销量整体持平,价格增长将成为规模提升的主要动力。
2.2.4奶酪:内资品牌崛起,有望成为行业新增长点
奶酪增速较快,有望实现量价齐升。奶酪市场迅速扩容,近五年CAGR达到24%。对标日韩国家,我国奶酪人均年消费量仅0.3kg,为日韩的1/10,随着对消费者教育不断深入,消费者习惯逐渐养成,消费场景进一步开拓,有望达成与日韩国家对标的体量。奶酪被誉为“奶中黄金”,营养价值更高,单位售价更贵,价格弹性明显。伴随着产品渗透率不断提升,未来量价提升空间广阔。
集中度不断提升,国产品牌崛起。妙可蓝多强势破局,年妙可蓝多市占率提升5pp至28%,超越百吉福成为国内奶酪第一品牌。国产品牌主要以再制奶酪为主,再制奶酪可被制作成更易被接受的食品配料和奶酪零食,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同时国产品牌在本土化研制、渠道开拓、新媒体营销等方面有独特优势,预计未来国产品牌存在较大份额提升空间。
奶酪零食化成为新消费趋势。奶酪品种众多,食用方式广泛,原制奶酪风味比较独特,国内消费者接受度相对偏低,因此,奶酪零食化成为新消费趋势,儿童奶酪类、奶酪休闲零食创新品类增多,年妙可蓝多率先推出儿童奶酪棒,带动C端销量高双位数增长。儿童的消费习惯更容易养成,未来随着家庭消费能力增长、家长对儿童饮食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