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诸城人,在济南做了25年牛奶,不是吓

市场上80%以上是常温奶,他不,只做鲜牛奶;

同行各种口味的奶都做,他不,只做鲜奶,什么添加剂都不放;

大家通过超市、小卖部、网上销售,他不,坚持自己送奶上门;

。。。。。。

他不是“轴”了一天两天,而是25年。

所有“轴”,都为了一个字——鲜。

常温奶是经过高温杀菌的,有的甚至是用奶粉还原的,已经失去了牛奶“鲜”的活力。

添加剂,无非是为了延长保质期、调口味,但他要的就是牛奶原汁原味的奶香;要想“鲜”,就必然牺牲保质期。

只有保质期达到一定期限,才能在大超市、小卖部销售,因为中间必须经过一层层的经销商,需要时间,而他只能选择送奶上门。

力求极致,而且是来自内心的主动要求,这就是工匠。

他是科班出身的“工匠”,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硕士,曾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农科院兴牛乳业的创始人,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如今经营一家牛奶企业。

他叫孙建全。

他也知道这种做法,很难,风险很大,年新冠疫情发生时,他的企业差点没挺过来,但他直言只做正确的事,正确的事往往会难。

——南木

讲述

孙建全

记录

南木

来源

南木商业故事

我是孙建全,从年开始做牛奶算起,已经25年了。在济南、山东,甚至是全国,估计像我这样做了25年奶的人,屈指可数。

有朋友开玩笑,叫我“奶爸”,一方面是因为我一直做牛奶,用朋友的话说是“死磕”;另一方面每次聚会,我必带牛奶。

做什么,吆喝什么。不是吓唬人,很多人,喝了一辈子牛奶,可能喝的不是好牛奶,甚至不是牛奶;另外一方面,国内的奶业,进入了误区,也有意无意把人们带进一个很大的误区。

为什么这么说?

01.考了三年才考上大学

先不说牛奶。如果读者只是想看怎么正确地喝牛奶,可以直接跳到第4小节或第6小节。

我年出生在潍坊诸城的一个山村,父母都是农民,那时候家里很穷,没喝过牛奶。现在,我父亲一天不喝,浑身不自在,春节放假,断了几天,觉得缺点什么,从超市买的常温奶又不喝。当然和我这几十年做牛奶有很大关系。

山村很偏僻,也很小。我上小学时,学生不多,师资很差,一、二、三年级在一个班,一堂课,同一个老师,先给一年级上课,然后二年级,最后三年级。小学三年级时,村小学撤了,并到邻村。等到上初中时,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所以,每年期末考试,课本都只讲了一半。初三时初中也撤了,并到附近的初中去了。

从小学到初中,我在班里学习算好的,但和其他学校比,就差了。

中考时,我的分数只够上二类高中,很幸运,被调到了一类高中,当时一类高中的录取分数是多分,而我只考了分。学校分快班和慢班,快班类似重点班,因为慢班学生爆满,我被分到快班。第一学期结束时成绩不好,老师都不给排名次。

慢慢就赶上了,高考前的预选考试中,高三快班加慢班学生,一共多人,我排第9名。

但我没考上大学,学校的教育水平一般,一年考不出几个大学生,那时录取率非常低。

马云三次高考才考上大学,我也考了三年,年,终于考上了南京农学院食品专业,现在改成南京农业大学了。

高考还让我留下了一个“病根”,每遇考试,考前一天都睡不着觉。这几十年来,大大小小的事经历了很多,但我一倒下就能睡着,唯独考试前睡不着,连职称考试也是这样。

不过,我从小就喜欢琢磨。

那时候家家种棒子(玉米),收获晒干后,要存起来。每家门口都种有榆树,就以榆树为心,把棒子一层层砌起来,形成一个大的圆柱体。全村都这么干,祖祖辈辈都这么干。在北方的农村,很多地方应该也是这么做的。

但中间的棒子常常发霉,坏掉,没人发现问题出在哪。

初中的时候,略为懂事了,我就琢磨为什么会这样。后来发现,下雨时,雨水顺着树干流下来,把棒子浸泡了。

于是,第二年我家就把玉米放到瓮里,没有再霉坏,父亲母亲都很高兴。

喜欢琢磨有个好处,会想出一些点子来。年,我们刚创办“兴牛”时,销售不出去,被逼得没办法,就琢磨出“送奶入户”,创出了一个济南第一。

年大学毕业,没有去跟专业相关的食品行业,而是被分配到了当时相当红火的三联。当时三联家电很有名,不仅在济南,在全国也很有名,很多人对三联的历史非常了解。

但我的第一份工作,可能大家想不到,听起来和三联没一点关系。

02.曾在三联卖塑料花

我分配到三联集团旗下的生物产业公司,地址在大明湖南边的百花洲附近。

当时,分到生物产业公司的一共有27个学生,包括3个硕士,24个本科,我是本科,后来才又回南农读的研究生。

说是生物产业公司,其实没有什么生物产业,下面有一个花卉公司,卖的不是鲜花,而是塑料做的,而且自己不生产,先推销,有了订单再去进货。

我当时就卖花,人生的第一笔生意,就是卖花。

大明湖正南门有一家名士大酒店,我去推销,好说歹说,对方买了个蜈蚣草叶子,还是我自己去西市场进的货,总价忘记了,只记得我拿到了接近块钱提成,那时,差不多是一个月工资。

第二年,三联生物产业公司兼并了平阴矿泉水厂,后来又兼并了济南食品公司北坦加工厂,生产西式火腿,叫三联牌火腿。

大家都知道三联卖家电,有房地产,还开发了田横岛,但估计没多少人知道三联卖过花,还生产过矿泉水、火腿。

我到了矿泉水厂,算是和专业相关,技术、生产、销售都干过。

这段经历,虽然和专业关系不大,但锻炼了我,尤其是在商业上的能力。后来三联陷入困境,很为它惋惜。

后来到了山东省农科院,之前这段商业经历,在这个纯科研机构,发挥出一定的优势。

当时,我一个同学在省农科院工作,他告诉我,畜产品加工研究室下设的牛奶厂,缺一个食品专业的人员。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机会,年4月23日,我调到了省农科院。

这个刚成立不久的牛奶厂,销量不大亏损严重,最初负责生产、技术等,之后是销售,很快成为厂长(总经理)。

这个牛奶厂就是后来的兴牛乳业的前身,我是创始人之一。

所以,我正式做牛奶是从年开始的,没想到,后来做了一辈子牛奶。

很多人应该记得,那时候,牛奶都是通过商场、小商店售卖,当时超市在济南还不多;鲜奶,就是巴氏奶,是在街头小店、小摊卖,有的报摊也代售。

做商业,后来者必须出新招,要么产品新,要么模式新,否则拿什么把别人已经占领的市场抢过来?

我们做的是鲜奶,在技术、质量上有优势,但还不行,我们是一个新品牌,没有影响力,而且,鲜奶的销售,已经几乎被另一家奶企垄断了,小店和摊点基本不卖我们的奶。

那怎么办?

我开始琢磨,终于想到一种别人没有尝试过的销售办法。

03.首创“送奶入户”和“送奶入幼儿园”

我想到的办法,是直接送奶入户,像报社每天给订户送报纸一样,送到家。这两样东西有些相似,需要提前订,保鲜期短。鲜奶一般只有3天的保质期,长的也只有7天。

送奶入户,既能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又能更快地把鲜奶送到用户手里。

很快,我们建立起了一支配送队伍,划片推销,先拿到用户订单,然后像报社一样,钉上奶箱,每天早上将奶投递到奶箱里。

同时根据幼儿园孩子特点,率先开发幼儿园产品,并直接送奶到园。

我们的背后是省农科院,宣传时,强调是“科学家养出来的好牛,做出来的好奶”,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市场很快打开了。

很多人应该有印象,当时济南很多小区,突然出现了很多农科院的奶箱。

那是年。

送奶入户,我们是济南第一个做的,当时,在全国也很少有人这么做。几年后,兴牛乳业的销售额,从每年万元,上升到了万元,成为济南人认可的“科学养牛出好奶”,甚至济南周边一些地方也订我们的牛奶。

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从做兴牛乳业开始,我越来越意识到,牛奶的“鲜”太重要了,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就认定了,只做鲜奶。食品,尤其是牛奶,是一个良心重于赚钱的行业。我认为中国的奶业市场被引到了一个很大的误区。

8年的三聚氰胺就是让人很心痛的例子。

当时,很多奶厂没有自己的养牛基地,奶是收购的,而且从奶农到厂家,中间还要经过一道或者多道中间商。厂多奶少,从3年开始,奶厂开始“抢奶”。奶的质量不行,奶贩子为了让奶达到标准,就往奶里加三聚氰胺。加了三聚氰胺,奶的检测指标是合格的,但实际上蛋白质含量达不到,三聚氰胺还是有害物质。

大人除了喝奶,还吃饭、喝水,所以负作用不明显,而婴幼儿,只喝浓奶粉,导致有的孩子肾脏受到了损伤。

当时,很多大厂的产品都检测出了三聚氰胺,奶粉最严重——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就是因为三鹿奶粉,常温奶里也有。

但我当时做的奶没有检测出来。因为我们规划了稳定的奶源,而且合作养牛场都是完全可控的,当时我们和3个养牛场合作。

那段时间,大家可以说“闻奶色变”,都不敢喝了,我们的销售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一两个月后就基本恢复了。

8年的三聚氰胺,让我更加坚定了只做鲜奶的想法,而且追求做到极致,也就是后来朋友说的“死磕”。

“死磕”到什么程度?

#济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