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央一号文件日前发布,提出“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在业内看来,鲜奶符合乳制品升级需求,更容易实现高端化和差异化,预计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亿元,进而带动国内优质奶源需求,助力奶价走出低迷期。随着《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入修订阶段,以奶粉加水还原而来的复原乳禁用范围有望从低温鲜奶扩大到高温灭菌奶范畴,或进一步利好国内奶牛养殖业。带动优质奶源需求“中央一号文件围绕标准、复原乳、鲜奶消费提出三点内容,主要目的是促进国内优质奶源消化,突出低温鲜奶(巴氏奶)在国际竞争中的相对优势。”乳业专家宋亮分析认为,经过20余年发展,我国已建立高品质奶源基础,但近两年国内奶源(原料奶、生乳)相对过剩,奶价持续走低,通过提振鲜奶消费带动优质奶源消化,是中央一号文件背后的深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任发政曾在年8月举行的世界奶业大会上透露,年,中国奶业生产继续增长,规模化养殖比例进一步提高,乳品质量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但消费增长趋于平缓。人均乳制品消费量42千克,比上一年减少0.6千克;奶业主产省份生乳收购平均价4.16元/千克,四年来出现首次下降。进入年,奶价走低趋势仍在延续。据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数据,年全国牛奶产量万吨,增长6.7%。截至年12月底,全国10个主产省原料奶销售均价为3.66元/公斤,同比下降11.2%;年全年均价为3.83元/公斤,同比下降7.9%。相比之下,年我国乳制品产量为.6万吨,增幅为3.1%,全年乳制品销售均价同比下降3.5%至12.53元/公斤。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分析认为,如果年和年新增奶粉库存分别按20万吨和10万吨计算,年奶类实际总消费量约万吨,与年相比增长了3.4%。按照这一消费量,年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为43.8公斤。在消费需求增长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消费增长主要归因于乳制品价格下降,即以价换量。伊利集团联合经济日报发布的消费趋势报告数据印证了乳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年前三季度,液态奶高端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8%,基础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4%,中端产品销量同比减少2.1%。有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价格战贯穿年全年,致使各类乳品价格带下移,对中低价格带产品形成“降维打击”,从厂家到零售端的各销售环节利润被压缩。价格战背后,是奶源、乳制品供应相对过剩,而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鲜奶消费逆势增长与行业大盘增速相比,鲜奶消费呈现出一定的韧性,目前已有多家上市乳企将鲜奶纳入公司战略进行重点培育。年,光明乳业确立“领鲜战略”,并在年3月发布“—年战略规划”,明确“稳固上海,做强华东,优化全国,乐在新鲜”发展战略,光明鲜奶一度位列市占率第一宝座。年,乳业双巨头同时加码鲜奶业务。伊利实业金山分公司在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