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交易时间》)国际奶农联盟公布的资料显示,国际原奶价格自年5月份跌至每公斤22.1美元的低点后,开始超跌反弹。今年十月份,国际原奶价格已经回升至每公斤37.2美元,约合人民币2.47元/公斤,涨幅接近70%。这是否意味着奶价已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原奶企业的苦日子快到头了呢?
国际奶价一年涨七成国内奶牛场感觉尚不明显
这里是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的一间牛奶生产厂,晚上十点钟,挤奶工们正在进行今天最后一次挤奶。工厂外面,鲜奶运输车已经抵达,过磅之后,停在挤奶厅外,等待冲洗和罐体降温。
杭州富日物流鲜奶运输车驾驶员王贵德:今天车里已经装了,我刚才从江苏盐城已经装了一家的奶了,这里等于是属于第二家这里装完了就直接回味全工厂。
挤奶厅里左右两侧分别排布着24个挤奶位,奶牛依次通过挤奶台,挤出的牛奶通过管道运输到挤奶厅外的低温储藏罐。在这里,四个挤奶工每天要挤三次奶,每次间隔八小时,新鲜的牛奶需要经过化验员的检测,各项指标都达标之后才能装入奶车。
江苏泰州姜堰天资奶牛场场长刘为顶:这边是两个显示线,如果下边一条颜色比较深就是阴性的,抗生素阴性,就是没有抗生素残留如果上边的颜色比较深的话,就是阳性,就是不合格的奶。
正在说话的是这家奶牛场的刘场长,他场长告诉记者,牛的产奶季节一般在1到6月份,牛奶产量相对较高。进入第三季度后,由于南方天气炎热,产量会大幅减小,从10月份到12月下旬,产奶量会逐渐回升。
我们现在存栏量大概在0头左右,成母牛大概在头左右,我们的园区标准大概在亩占地生产的面积,目前是产量比较低谷的时候,现在每天产量在接近8.8吨到8.9吨。
记者了解到,下游乳企一般会按照原奶的理化指标来决定收购价,对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微生物含量低的原奶,会给予奖励性加价。相较于国际原奶价格大幅回升,刘场长坦言,国内原奶行业的感受并不明显。以自己经营的这家奶牛场为例,合同上给出的牛奶收购基础价在每公斤4.2元左右,通过提升牛奶的质量,收购价最高可以达到每公斤5元。一般来说,扣除饲料、人工、水电以及其他的物料成本的投入,一头泌奶牛每年产出的纯利润大概在三千到四千,毛利率在15%左右。但是考虑到从犊牛成长为泌奶牛期间的成本投入并不能带来收益,平均下来利润空间还是比较微薄。
我们希望生奶价格越高,饲料价格越低,那我们的利润空间才好,如果这两个环节不是我们能改变的话,那就是对牛的单产这一块再提升一点,比方九吨、十吨或者十一吨,乃至更高端的十来吨这样子,这样利润空间才能显现出来。
国内原奶竞争压力凸显落后产能面临淘汰
从年开始,不断下跌的奶价让国内原奶企业饱受其苦,原因是国内外奶价存在巨大价差,大量廉价的进口大包粉和常温奶进入国内,对国内的原奶形成冲击。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奶价倒挂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
上海嘉定的陈先生目前是这家天资奶牛场的投资人,据他介绍,天资奶牛场原本是杭州味全公司的下属牧场,但由于经营效益不佳,今年三月份,味全将这个牧场变卖出售。刚刚接手时,牧场亏损高达万,但是陈先生认为,如果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养殖和经营,牧场还是可以盈利的。
天资奶牛场投资人陈建清:因为这个牛场从亏损到盈利要经历很长时间,原来很多牛都是产量低、品质不好的牛,现在都在处理整个牛场原来有一千多头牛,现在只有八百多头牛了,已经处理了很大一部分,最近我们已经在澳洲订了上百头带胎的牛,我估计明年后年这个效益会很快的体现出来的。
陈先生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的生物专业,他笑着告诉记者,从在学校的时候开始,养牛就是自己最大的爱好。到目前为止,他从事这个行业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据他回忆,年原奶的单价还是每公斤2.2元。随后的十多年里,随着饲料价格和工人工资的逐步提高,以及国内消费需求的不断上升,原奶价格最高的时候达到了接近每公斤6元的水平,许多企业开始投入到这个行业,大型牧场的数量迅速增加。但从年10月起,进口大包粉的价格开始回落,并在年快速跳水,最低时每吨比国产奶粉便宜近1万元。国内多地出现原奶过剩,收购平均价从4.3元/公斤迅速跌至3.3元/公斤,部分地区奶价甚至低过瓶装矿泉水。
年的时候,国际市场上的大包奶粉价格下调之后,很多牧场都出现了卖不掉牛奶,出现倒奶杀牛的这个情况,像我们江苏泰兴这一块,原来要有七八个牛场,现在真正留下来的也就一两个牛场,都没有捱过年、年倒奶风波。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进口大包粉港口完税价折算原料奶价格为3.32元/kg,而根据农业部定点监测,同期国内奶牛主产区的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48元/公斤,进口大包粉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但对于国内部分规模化牧场而言,由于高企的成本和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原奶收购价超过每公斤4元,还是比进口大包粉的价格高出不少。
国信证券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陈梦瑶:其实我们看到之前大家说原奶供给过剩,是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不单单是国内国内是因为大家更倾向于用国际的大包粉,而少用国内的原奶,显得国内的原奶供给过剩了,那如果现在两者的价格接近了以后在企业采购的时候,会倾向于多采购一些国内的原奶,这时候国内的原奶供需就比较平衡,我们认为未来的价格也有一个温和的上涨。
据记者了解,像天资奶牛场这样,规模大约在一千头牛的中型牧场,在江浙一带还有近三十个。分析人士认为,目前规模牧场占比较高,也更受到下游乳企的青睐。长期来看,万头牧场由于进入门槛太高,未来会成为稀缺资源,中小牧场会根据自身的盈利情况来选择进入或者退出市场,而千头规模的中型牧场应该是最为合适的发展规模。
乳品行业业绩分化下游乳企复苏态势强劲
A股上市乳企年三季报业绩出现“两极化”,伊利、光明等品牌均实现了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而上游原奶企业的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要实现扭亏为盈依然困难重重。
今年第三季度,乳制品行业A股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16.32%,延续了第二季度的高增速。同时实现净利润19.32亿元,同比增长31.17%,行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整体来看,伊利股份、光明乳业等龙头乳企以及燕塘乳业、天润乳业等区域性乳企均表现不俗,其中龙头企业伊利股份在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则为49.37亿元,同比增长12%。但在营业收入排名前五的公司中,贝因美仍出现了3.83亿元的净利润亏损,而三元股份和皇氏集团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分别在为41%和15%。
今年来说整体的行情,我们谈复苏,基本上是谈乳制品加工这一块,因为整个从需求端和供给端都有一定改善,所以下游的企业,像伊利等等表现也都挺不错的,上游的话,目前从国内奶价上来看,可能还没有那么强劲的复苏迹象,所以上游的企业表现还是比较一般。
具体来看,包含港股在内,乳制品行业目前有7只个股实现年内股价正增长,次新股庄园牧场涨幅超过三倍,而伊利股份、蒙牛乳业以及光明乳业这三大龙头乳企也分别取得了85%、38%和18%的年内涨幅。从估值情况来看,麦趣尔和三元股份的市盈率超过五百倍,其他个股市盈率集中分布在30倍到50倍的区间内,其中伊利股份和光明乳业的市盈率分别为31倍和28倍,估值水平相对较低。而从盈利能力来看,麦趣尔和三元股份的毛利率超过50%,而天润乳业、科迪乳业、燕塘乳业、伊利股份以及光明乳业等下游乳企的毛利率集中分布在30%到50%的区间内。伴随着近期原奶价格温和上涨,在下游乳企毛利率承压的背景下,行业竞争格局将继续改善。
对此,国金证券认为,目前进口全脂奶粉转换成原奶占国内原奶总供应量不足10%,对于国内原奶更多是补充作用而非冲击。而原奶价格对下游奶企的影响有限,通过提价可以缓解成本压力,毛利率的下滑并不明显。
(本文编辑:陈雨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