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兴证券,孟斯硕)
核心观点
看液奶行业增速对比:
(1)低温乳: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年我国巴氏奶销售额亿元增长至亿元,CAGR为9.2%;年度,低温巴氏奶市场规模达亿,同比增速11.36%。低温酸奶方面,年低温酸奶同比增长20.3%。
(2)常温乳:在年后,乳制品行业销售额增速稳定于小个位数增长,年我国乳品业销售总额为.91亿元,同比-5%;常温酸奶规模同比+11.9%,增速也低于低温酸奶。总体而言,低温巴氏乳保持了高于常温乳的增速,且趋势预期将延续。
看低温赛道未来确定性:
(1)完整保留营养及口感,符合健康化、消费升级趋势:从工艺来看,巴氏乳采用低温杀菌工艺,杀灭牛奶中有害菌群的同时,完好保存营养物质,具有口感香醇、营养物质丰富的特征;
(2)对标成熟市场的格局,我国巴氏乳在液体乳中占比仍有空间:世界上90%左右的国家都以消费巴氏乳为主,其中奶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巴氏乳的消费量在液态奶市场中的占比超过80%;与此不同的是,受以奶酪为主的乳制品消费习惯影响,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如西班牙、法国等超高温灭菌乳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但我们认为美国的液体乳格局对我国更具参照性,原因如下1)美国本土纬度与中国相近,位于25-49°N;2)美国具有某些季风气候特征,是世界上与中国气候最接近的地区;3)两国均幅员辽阔,大牧场集中于北部;4)我国乳制品消费主要以饮用奶为主,与美国更为相似,而非地中海国家的奶酪与甜品制作需求;5)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牛奶产量国,巴氏奶所需原奶基础充足,具备对标美国的条件。
(3)品类扩张空间大:目前国内低温产品品类单一,相比国外低温产品矩阵有进一步的扩充空间,从而扩充消费群体、有望实现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低温规模及增速预测:受疫情影响,我们预测年低温增速放缓,预期低温巴氏奶仍能保持双位数增长,低温酸奶销售额小幅下降。基于14-19年增速及未来扩张空间,放眼年,我们预计巴氏奶销售总额将突破亿,低温酸奶销售总额有望突破亿。
1.规模增速对比:低温跑出黄金赛道,千亿级市场可期
1.1低温乳:规模增速显著领跑液奶行业
巴氏白奶市场规模已过亿,规模增速持续高于常温白奶。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年我国巴氏奶销售额亿元增长至亿元,CAGR为9.2%;年度,低温巴氏奶市场规模达亿,同比增速11.36%,同期常温白奶规模增速仅为1.84%,白奶领域低温巴氏奶增速明显领先。
低温酸奶规模突破千亿,增速反超常温酸奶。酸奶方面,品类增速整体高于白奶,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年酸奶品类销售额增速达到18.3%,其中常温酸奶规模同比增长11.9%,低温酸奶同比增长20.3%,在渠道、冷链的助力下低温酸奶实现增速反超。
低温奶赛道规模预测:受疫情影响,年低温增速放缓,我们预期低温巴氏奶仍保持双位数增长,低温酸奶销售额小幅下降。基于14-19年增速及未来扩张空间,放眼年,我们预计巴氏奶销售总额将突破亿,低温酸奶销售总额有望突破亿。
1.2常温乳:整体进入平稳增长时期,拆解销售额因子,量价呈稳定态势
中国乳制品行业经历了空间扩张、品类扩充带来的高速增长阶段,目前已经进入行业成熟期,增长平稳,转型与调整的机会亟待发掘。
根据Wind数据库,自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乳制品行业整体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年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速从年的26%回落至9%,此后增速波动下降;在年后,行业销售额增速回落并稳定于个位数。年,我国乳品业销售总额为.91亿元,同比-5%。
将销售额拆解,分别考虑产业供给量、消费者需求量、行业终端零售价走势,我们认为量价将维持稳中有增的态势。
因此,我们预计乳制品行业尤其是原有常温奶品类,规模将维持慢增长态势。供给端产量保持个位数增长。随着国家对乳制品加工业市场准入的严格限制,以及对现有乳制品加工企业的整顿,市场份额开始转向品牌知名度高、实力强、规模效益显著的大企业。行业出清速度加快,企业数量逐年递减、亏损企业占比提升,年行业现存企业数量家,亏损比例达20.6%。产量增速趋向平缓,根据Wind数据库,年我国乳制品行业整体产量.4万吨,同比增速仅1.2%。
乳制品行业供给端的产量增速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
供给高速扩张阶段:改革开放后,乳制品行业从国外公司引入育种技术、生产设备、加工技术,并推广了UHT无菌包装技术,供给量得到高速发展,到年间产量从27.1万吨增长至.4万吨,CAGR达到32.2%。
行业规范化后增速放缓:年,三聚氰胺事件对行业口碑造成极大破坏,为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工信部等多部门接连发布《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并实施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规范乳制品行业发展。准入门槛的提高、规范措施的实行导致供给量增速放缓,年至年间产量CAGR仅为3.8%。
量的需求端方面,人均消费量对标日韩仍有提升空间。在“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的号召下,乳制品消费认知度不断提升,国民液体奶消费习惯逐渐养成。根据Wind数据库,截至年,我国人均液体奶消费量已达21.2kg,对标膳食结构相似的亚洲发达国家日本(人均34.6),仍存在13.4kg缺口。我们认为,乳制品人均消费量仍有提升空间,但结合两国的经济水平及消费习惯差异,短期内乳制品需求量将维持平稳增长;随着消费者教育的深化、疫情导致健康意识的增加,乳制品的人均消费量长期仍有较大空间。
终端零售价格平稳,未来提价空间在于产品结构升级。根据Wind数据库,我国主要牛奶零售价格年初为平均每升10.8元,年11月底升至平均每升12.34元,CAGR仅2.47%;酸奶零售价格年初为平均每升13.88元,年11月底升至平均每升15.51元,CAGR为2.17%。挖掘高价值新品类从而实现结构升级是乳企增厚利润的关键,我们认为低温乳将成为行业未来品类升级的方向。
2.健康化与消费升级:品质升级,营养与口感背书
2.1巴氏乳制作工艺
液态奶分为生鲜乳、巴氏乳(巴氏消毒法加工)、常温乳(超高温瞬时处理加工)、复原乳、再制奶等。低温巴氏杀菌乳是指以新鲜牛奶为原料,采用巴氏杀菌法(72℃-85℃的恒温10-15秒)加工而成,经过离心净乳、标准化、均质、杀菌和冷却,以液体状态灌装,直接供给消费者饮用的商品乳。
2.2巴氏乳特征:完好保存营养物质和纯正口感,符合健康化消费升级趋势
巴氏乳采用低温杀菌工艺,杀灭牛奶中有害菌群的同时,完好保存营养物质和纯正口感。脂肪易消化吸收:巴氏鲜奶中的脂肪含量约3.4-3.8%,其中油酸占33%,所以巴氏牛奶的脂肪熔点低、颗粒小、呈高度分散的胶体状态,易消化吸收,脂肪中还含有必需脂肪酸和少量卵磷脂。含糖量低:巴氏奶中约含4.6%乳糖,含量少于母乳,且其甜度是蔗糖的1/8,乳糖有激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的作用,还有助乳酸菌生长、抑制腐败菌的作用。维生素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有助于钙的吸收利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
巴氏乳冷链需求高、保质期短。由于低温杀菌的特性,巴氏奶中会保留少量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它们在低温下生长繁殖速度很慢。因此导致了巴氏奶在生产——运输——仓储——销售——乃至消费者饮用前存储的所有环节,都必须全程冷链,始终处于2-6℃的低温环境。若巴氏牛奶较长时间“脱冷”,保留的微生物就会活跃起来,大量繁殖,该过程会产生有机酸,最终导致牛奶变质变坏。同时,巴氏奶的保质期比较短,白奶一般为7天左右,低温酸奶、乳酸菌饮料保质期可达21天。
相比于常温奶天的保质期与不受温度限制的物流,巴氏奶在运输、仓储、与分销环节都面临着更大的桎梏,这在过去制约了巴氏奶的发展,而如今的冷链水平与生产技术进步使得行业重新迎来了发展机遇。
2.3收入水平提升与城镇化奠基消费升级驱动力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升级逻辑长期不变。根据国家统计局,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约元,同比增加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同比增加9.6%。相应居民消费水平也逐步提升,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注:居民消费水平指按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居民消费支出)分别达到元、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4%、9.7%。
近十年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而消费水平保持同比率稳步增长,我们认为在经济向好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消费升级的逻辑将长期持续,低温奶作为营养和口感都更丰富,从而定价也更高的乳制品品类,将持续受益于消费升级红利。
下线城市市场待启,渗透率提升空间大。巴氏奶需要全程冷链运输与仓储,目前国内一线城市的冷链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规模效应下运输成本也能摊薄,因此巴氏奶在一线城市渗透率远高于全国,中国产业信息网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地区巴氏奶渗透率达72%,显著高于全国的31%。另外,牧场资源较丰富且人口密集的巴氏奶消费大省,如山东、云南,省会济南的低温奶渗透率达50%、昆明的巴氏奶消费量达到云南全省的1/2。
随着城镇化率提升、下线城市居民收入增加,健康意识增强,加上冷链物流设施完善,巴氏奶将逐步向下线城市渗透。例如,光明、长富巴氏奶的配送区域现已渗透到华东地区的县级市。
3.对标成熟市场,巴氏乳占比提升可期
3.1除欧洲大陆、地中海沿岸外,世界液奶消费以低温奶为主,而我国巴氏奶占比仅10%
根据中国奶业新鲜峰会披露的数据,世界上90%左右的国家都以消费巴氏乳为主,其中奶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巴氏乳的消费量在液态奶市场中的占比超过80%。
(需要说明的是,受以奶酪为主的乳制品消费习惯影响,果壳数据显示,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如比利时、西班牙、法国、葡萄牙等超高温灭菌乳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
对比我国,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年我国乳制品消费中饮用液奶占比56%,酸奶占比32%;饮用液态奶中,巴氏乳仅占13%、超高温灭菌乳占37%、风味乳饮料占比22%。
3.2溯本求源,美国乳制品市场格局更适合我国进行参照
地中海沿岸高温灭菌乳的流行根源于饮食文化。例如,法国常温奶占牛奶消耗量的95.5%,但并不意味着法国人“只喝”常温奶,实际上法国人乳品的摄入主要是奶酪;而法国家庭购买牛奶主要用途是做甜品,因此不需要冷藏而且保质期长的常温奶自然是最好的选择。相反,北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国民长期以来有饮用牛奶的习惯,更倾向于口感好且更有营养的巴氏奶。巴氏乳普及条件方面,北欧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低温环境;美国畜牧业成熟,牧场分布相对均匀,牛奶生产基地距离消费者半径较短,且交通发达、冷链设施完善,导致美国巴氏奶成本较低,进而售价较低。
目前,受制于冷链运输半径、就近奶源供应、生产工艺等因素,我国低温巴氏奶行业在国内液奶市场中占比较低,仅占10%,且仍以区域品牌为主。对比三类典型成熟市场(地中海、北欧、美澳等),我国饮食文化与法国大相径庭、也不拥有北欧天然低温环境。
相比之下,我国更适合对标美国的低温奶发展:
(1)美国本土纬度与中国相近,位于25-49°N,相当于中围南岭到黑龙江省中部;
(2)美国具有某些季风气候特征,是世界上与中国气候最接近的地区。除佛罗里达南端属于热带外,其余广大地区属亚热带和温带;
(3)两国均幅员辽阔,大牧场集中于北部;
(4)从乳制品消费习惯来说,我国主要以饮用奶为主,与美国更为相似,而非地中海国家的奶酪与甜品制作需求;
(5)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牛奶产量国,具有对标美国的基础。我们认为,在冷链、交通不断升级的情况下,我国巴氏乳的占比提升可期,乳品消费结构的转变将给行业带来结构性机会。
4.低温产品矩阵仍有巨大扩充空间
目前国内低温产品品类单一,相比国外,低温产品矩阵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国外的创新酸奶产品矩阵品类丰富,覆盖的消费场景广,触达的消费人群广,市场开发较为完善;例如,美国Yoplait的FruitSide水果酸奶系列、GirlScouts风味酸奶系列,澳式酸奶品牌Noosa的Mates系列风味零食酸奶产品,冰岛式酸奶Siggi’s推出的4%脂肪系列的Skyr酸奶产品,希腊ΜΕΒΓΑΛ乳品牌旗下的酸奶产品Harmony1%Plus推出的功能酸奶等。品类的扩充将为低温奶市场扩充消费群体,从而实现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反观我国,目前低温酸奶品类较少,多为原味酸奶、乳酸菌、少数水果酸奶等。我们认为,我国酸奶未来品类的进一步扩充将为低温奶市场扩充消费群体,从而实现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在本系列报告(一)中,我们对比了我国乳制品行业常温/低温规模及增速,-年,我国巴氏奶/常温奶销售额分别由/亿元增长至/亿元,巴氏奶增速高于常温奶。
进而,我们挖掘了低温赛道未来的确定性,主要集中于:
(1)巴氏乳完整保留营养及口感,符合健康化、消费升级趋势;
(2)对标成熟市场的格局,我国巴氏乳在液体乳中占比仍有空间;
(3)低温赛道品类扩张空间大等三个方面的奠基。
我们预测,受疫情影响,年低温增速放缓,预期低温巴氏奶仍保持双位数增长,低温酸奶销售额小幅下降。基于14-19年增速及未来扩张空间,放眼年,我们预计巴氏奶销售总额将突破亿,低温酸奶销售总额有望突破亿。我们认为低温赛道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在系列报告(二)中,我们将复盘巴氏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从巴氏奶行业一直以来所受困的问题的解决思路着手,找寻巴氏行业发展未来的方向。
5.风险提示
(1)巴氏奶发展不及预期风险;(2)乳制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风险;(3)疫情反复导致消费恢复缓慢风险。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