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净利润下跌44,排名蒙牛伊利之后,曾经

最近光明乳业发表了年度财报,年营业收入达.86亿元,净利润3.42亿元,年营业收入下滑4.71%,净利润大跌44.87%。行业排名也有所下降,排在了伊利和蒙牛之后,在行业中的排名已经跌出了前三。不少网友不禁发出疑问:曾经的乳业一哥光明乳业到底怎么了?

说起光明乳业,在中国乳业领域可谓响当当的名号,曾经长期占据中国乳业第一的宝座。光明乳业年成立于上海,是由国家和民间共同出资建立的混合所有制股份公司。其业务主要是生产、销售相关的乳制品,90年代其产品在市场上很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凭借着多元的产品结构和高质量的产品。使得光明乳业的产品在全国乳制品行业独领风骚,仅年一年,在华东的市场占有率就曾一度达到22%,尤其是在上海地区竟高达40%。如今的中国乳业双雄——伊利和蒙牛,和当时的光明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

然而如今的光明乳业,已不复当年之勇,已经让出中国乳业一哥宝座很多年了。反观当年的业界小弟,伊利和蒙牛却发展迅猛,逐渐超过了光明乳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光明虽然不是第一的位置,但是仍然保持了中国乳业前三的位置。从市值上来看,自年来,光明乳业、伊利与蒙牛,三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而且更加意想不到的是,今年刚刚完成IPO的新乳业,年的市值也已经达到了亿元人民币。已经远远超过了光明乳业的市值,光明乳业业界第三的位置也已经拱手让人了。

在年,荷兰著名的Rabobank银行发布了年全球乳业20强排行榜,伊利和蒙牛分别位列第9名和第10名,唯独不见曾经中国乳业第一的光明乳业,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曾经的中国乳业大哥到底怎么了?

光明乳业陷入如今的困局,在许多年前便显出了端倪。光明的失败,首先由常温奶与巴氏鲜奶之争开始。90年代,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鲜奶箱,送奶员将户主订购的牛奶放在鲜奶箱里,而其中放置的大都是光明鲜奶。

当时的鲜奶大多采用巴氏杀菌法,通过在72-75摄氏度之间的低温加热杀菌,确保牛奶的营养和纯正奶味。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缺陷,牛奶杀菌并不充分,使得当时的巴氏奶保质期通常不超过7天,且必须冷藏保存。在这种条件下,长距离运输巴氏奶基本是痴心妄想。

此时常温保存、保质期更长的高温灭菌乳技术被引进中国,但是光明乳业由于当时自身条件的限制,却并没有紧紧抓住机会,仍然固守低温鲜奶的市场,为此后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其次再加上在奶源供应上,光明和蒙牛、伊利相比,根本不占任何优势,甚至处于劣势地位。就拿年为例,当年全国奶产量最高的前三甲分别是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在-年间,内蒙古奶产量更是猛增,跃居全国第一。位于内蒙古的草原双雄——伊利和蒙牛,在奶源上相比位居上海的光明更具优势。光明主要依赖上海附近的养殖工厂获得奶源,成本相对高昂,失去了价格竞争优势。

再次在广告投入上面,光明也全面落后。伊利和蒙牛凭借多年的财富积累,可谓财大气粗,疯狂砸钱投广告,给广大消费者进行疯狂洗脑式宣传。年,伊利的广告支出达到82.1亿元,占总收入比例的20%,而蒙牛也不甘示弱,广告支出占总收入比重也达到了8%。而与之相比的是,光明的广告支出仅为伊利的十一分之一,占总收入的比例仅为3.59%。两相对比,在广告投入上,光明就已经败下阵来了。

最后光明乳业总部位于上海,大家都知道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国际化程度较高。包括上海在内的华东地区,都是进口牛奶的主力消费地区。外国乳制品大量流入,不断蚕食着光明乳业原有的市场份额,给光明乳业最后的致命一击。

光明乳业如今的被动局面,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其自身抱残守缺、贪图安逸、没能及时更新技术的内因,同时也有国内诸如伊利、蒙牛等强敌环伺压迫,进口牛奶冲击的外因。光明乳业要想继续发展,重回业界一哥的宝座,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能说光明乳业任重而道远,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