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的封控小区见闻,蔬菜药和老年世界

正文共:字8图

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文:卢或者

3月23日我们小区封闭,原计划封两天,于是我买了一周的蔬菜备用,但封闭时间多次延长,从25日改到28日再改到4月1日,直至今天。

期间我通过小区公告栏上的广告加入一个崇明蔬菜团购群,购买过一次蔬菜,当时认为这个渠道就足以满足我们的蔬菜需求。但3月31日群主说,供应商的通行证已到期,该群停运。我有些失望,但想到4月1日浦东将解封,届时即便小区依旧封闭,但周边商业复工后买菜就不成问题,于是没有做更多准备。

4月1日,浦东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解封,周边商户也没能正常经营,而家中蔬菜和存粮所剩无几,我立刻慌了。

1日晚,我去居委询问如何采购生活物资,工作人员说他们会将附近商家引入小区销售蔬菜,让我2日早上前来排队购买。

自此我正式加入了抢菜大军,不敢以玩笑的心态看待生计问题。

1

4月2日早上8点我到居委门口买菜,一个大白阿姨指引我们排队,说蔬菜还要一小时才到,我排第五位,前面都是些上了年纪的奶奶。

刚刚站定,我身前穿深红色衣服的奶奶就问大白,除了买菜,居委还能安排买药吗?我双高,高血压高血脂,需要一直吃药控制,医院一次购买一个月的药,现在小区封了十天,我只剩下一周的药,个哪能办?

(正准备给居民做抗原检查的大白们)

大白阿姨愣了一下说,这里只能买菜,不能买药。然后叹了口气说,唉!你应该在封闭前多开一些药,我也双高,我在3月18-19号医院开了两个月的药。

红衣奶奶哎哟了一声说,我不知道会封闭啊,小区封闭的太快,医院,医院,医生也不给我开两个月的药啊,他们每次都只开一个月。

大白说,18-19那两天尤其是19号,医院和医生解释下小区可能会封控,他们会帮忙多开一些药的,我就是这样开出来的。

红衣奶奶又是一阵懊悔,哎哟,哎哟……我一点都不知道,现在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大白没有回答。

我建议红衣奶奶说,你可以让你家孩子在网上帮忙买药,有一些网络平台提供买药服务,比如美团、饿了么应该都可以。

红衣奶奶说,是可以让小孩帮我从网上买药,但我这是处方药啊,网上也能买吗?医院买药,这样都可以走医保,几乎不花钱,而网上买药很贵吧?再说网上的药怎么能保证是真药呢?他要是给我送来一些大兴货怎么办?我不敢吃啊。

作为一个商业记者,我采访过多家医药电商甚至写过文章来解释他们的商业模式和药品流通方式,我知道网上能够开具处方,药品质量有保障,但在红衣奶奶反问我“这是大兴货怎么办”的那一刻,我竟不知该怎么向她解释这一切。

我很难通过短短的一番话来打消她的疑虑,因为那些东西距离她的世界好像太遥远了。

我想了想,也无奈的叹了口气说,嗯,是的,这确实是个问题。

2

我还年轻

不久我身后又跟上来两个老伯,其中一个须发皆白拄着拐杖,行动迟缓,大白见状主动前去问询他们的住址和联系方式,帮他们做信息登记。

红衣奶奶问我说,我们来得早,为什么她去给后面的人做登记,而不来问我们信息?

我说,可能是反着来的?做完后面的再来登记我们的。

红衣奶奶疑惑的看着大白,有些不以为然。

登记完信息后,两个老伯就颤巍巍的回去了。

随后又有一个身穿紫色羽绒服头发花白的奶奶拉着手拉车站到了我身后,大白又上前主动询问她的信息。

(大白登记老人们的购菜信息)

这下,红衣奶奶忍不住了,反问大白道,为什么我们来的早,不登记我们信息,而去登记后来的?

大白摊了摊手说,那两个老伯年纪都很大了,身体不好又是独居,我害怕他们在这里站久了受不了,所以登记了他们电话让他们先回家,等菜到了我们派人给送过去。

红衣奶奶哦了一声,面色缓和了,笑着说,我年纪也不小了啊!你要不要也登记我信息?

这时我身后紫衣服的奶奶接过了话说,你不会有我大,我80岁啦!

大白笑着回头问红衣奶奶,你呢?

红衣奶奶说,76岁。

大白说,你还年轻呢!

红衣奶奶哈哈哈的笑起来,哎哟,我76岁了,还有人夸我年轻呢?哈哈我好开心啊!

3

囤菜

大白继续询问紫衣服的奶奶是否需要回家等待,没想到这奶奶将手拉车当做拐杖一样拄在身前说,不回去,我就在这儿排队等。

大白又回头问红衣奶奶,你要不要回去?

红衣奶奶也笑了说,不用,80岁的都在等,那我也等吧!

经过这番对话,两个奶奶熟络了一些,随后她们就隔着我聊天,互相询问了买菜和买药的经验,说小区有一些有门路的人从外面买到鸡蛋在小区内转售,又说在小区西侧围墙处有一个地方可以喊到对面菜场的商贩来送米面。

他们用上海话交谈,我只能听懂大意,但就这些信息就让我惊讶不已,我在这里住了几年,自认为对周边环境很熟悉,但从她们的交谈中才意识到我只是将这个小区当做住所,而她们将这里当做生活的全部。

我问红衣奶奶,哪里可以买到鸡蛋和面粉?

她说,小区的7号门附近有一户人家每天会楼下摆摊卖鸡蛋,他们有路子可以从外面进货;而米面需要每天早上6-8点去西侧围墙处等待街道对面的商贩,只有那个时间他们才敢接近小区来送粮食。

我问她具体是哪处围墙?在什么位置?

她说,哎呀,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个地方,在楼道和围墙中间的夹道里,你回头沿着围墙转一圈就能看到。

我听得目瞪口呆,又暗暗开心,居委可以解决蔬菜问题,这两个渠道再解决鸡蛋和米面的问题,那我就可以安心居家了。

紫衣奶奶说她这几天都来这里排队买菜,但实际上她不缺菜,她冰箱里囤了8-9斤青菜,但她觉得还要多买一些才保险。

红衣奶奶笑着说,你这样不行啊,蔬菜现在供应有限,你这种买法,别人都买不到了啊!

紫衣奶奶突然板起脸说,诶,你这个人怎么说话呢,我80岁了,一个人住,我不多买点儿菜,万一落雨,或者我出点儿什么事怎么办?你怎么能这么说?

这又惹得红衣奶奶生气,也板起脸来说,对不起,对不起行了吧。

紫衣奶奶依旧反复说道,这人怎么这么讲话,话不能这么说。说完看着我说,小弟,你说对伐?

我点点头,嗯了两声应和,但心里有些烦躁,这奶奶说话时一直往前凑,问我对不对的时候甚至拉了拉我的衣角,我看到她戴的一次性口罩已经磨损脱线,表面变得毛糙,我们小区已经检测出四例阳性了,大白一再要求大家保持距离,她这样近距离和我说话让我有些惶恐。

我退后一步说,奶奶我们好好排队啊。

她答应一声退后一步,还反复的说道,我80岁了,不应该备点菜吗?

我看红衣奶奶有些尴尬,于是问紫衣奶奶,你怎么一个人住?你孩子呢?

她说,儿子在中山公园那边上班,在政府里面做保安,政府里的工作都是好工作,不容易找到的,所以吃住都在那附近,距离这儿太远了,不方便回来。

我说,中山公园到这儿也不是很远啊。

她说,哪里啊,他来一趟要一小时四十分钟,骑电瓶车从浦西过来还要轮渡过江,要很长时间的。

我突然明白,我认为的上下班时间和她所说并不相同,我指的是地铁车程,而她说的是电瓶车车程。我进而有些感慨的想到,人们谈论距离远近的方式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说,那疫情期间他也没来吗?小区现在封闭,物资都很难买,你这么大年纪需要人照顾啊。

她说,他不回来,他就在那边上班,封闭期间都是我一个人买东西,所以我要多囤菜,我不仅买菜,我还要买米。然后又重复的说道不然落雨了怎么办?我出点儿事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的问题,同时又担心她再次凑过来,只能点点头说,是的,是的。

4

30块钱

排队一小时,运送蔬菜的三轮车终于开进小区,队伍开始骚动,前头突然多出来几个人,我从第五名降到了第八名。两个奶奶瞬间发怒,他们用上海话大声指责那些插队的居民,并推着我往前挤。

我又担心这样近距离的拥挤会造成交叉感染,于是和紫衣奶奶说,奶奶要么你站我前面吧。

她说,小弟不用,我们一起,把那些插队的人赶走。

就这样我被两个奶奶推着走到临时柜台前,这些青菜是居委联系“钱大妈”进入小区售卖的,分类打包,包含土豆、水芹和上海青,一包30元。

轮到我的时候,我拿出手机问怎么扫码,工作人员一边往台子上放蔬菜包一边说,不能扫码,只收现金。

我当场就愣住了,我早已经习惯了手机支付,近几年出门都没有带过现金,万万想不到在这儿抢购救命菜的时候身上没钱了。销售员催促着我付款,身后的大爷大妈都在喊着让我走开。

我只好向身边两个奶奶借钱。

红衣奶奶没有三十元零钱,紫衣服奶奶古道热肠的说,小弟别怕,我有钱。她从一个褪色的钱包里拿出三十元给我,说别急别急,菜一定要囤的,一定要买的。

我既感动又愧疚,心想自己刚刚还嫌弃她讲话距离太近,没想到转眼就求她帮助。

付钱买好菜,红衣奶奶说,小弟啊,你要知道在这里排队买菜的都是老人,我们都不会用手机支付,所以老板也不会带那些扫描的机器,大家都是用现金,现金最方便,

我说,是的这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我回家取钱还给紫衣奶奶,我拿了两张20元的给她,再三表示感谢她的帮助,并说不用找我钱。她坐在路边的凳子上说,那不行的,一定要找你钱的,我有零钱。

旁边负责清运垃圾的一个阿姨得知奶奶借钱给我买菜后说,要是我我也会借的,这时候帮人买菜都是救人命啊。

5

老乡

随后我按照红衣奶奶的指示去7号门附近买了60颗鸡蛋,共计元,这比日常价格贵一倍还多,但我毫不介意,甚至满心欢喜。我上周在团购群里预购了5斤鸡蛋,最终商家只给了我12颗,看着我捧着12颗鸡蛋回来,我妈说,能不吃就不吃了。现在这60颗鸡蛋起码可以减轻我们的焦虑。

(小区内的路边鸡蛋摊)

这个时候,钱没有食物重要。

解决了蔬菜和鸡蛋的问题,我开始购买米面。

按照奶奶所述的方式我沿着小区西侧围墙绕行,找到了距离对面菜场最近的位置,看到围墙铁栏杆上挂着两个纸板制作的简易广告牌,一个写卖菜,另一个写豆制品,分别留了电话。

(挂在小区围墙上的广告)

我拨打了豆制品电话,问老板能否送一些豆腐。

老板拒绝了,他说那个广告是一周前的,那时候小区封闭,菜场还没有封闭,他还可以供货,但现在菜场也封闭了,里面什么存货都没有,而且他本人也被封在菜场里面,无法出入。“走出大门被巡逻的抓到要直接关七天的。”老板说。

停了下他又说,“我知道你们困难,我家就在小区里面,老婆孩子现在都在小区内,这小区封的很着急,一夜之间就不让进出,每家肯定都没有太多存粮,现在封闭一周了,蔬菜米面也都吃的差不多了,可我现在隔着一条马路也不能回去帮我老婆孩子,我也很急。”

我说,老板那你还有什么渠道能帮我买到米面吗?

老板说,确实没有了,不仅菜场没有,连进货的批发市场也关门了,他和十几个人现在一起住在菜场内,大家留的菜只够自己食用。封闭前他原本有机会回小区,但他担心自己一直在菜场工作,人来人往,万一感染了回到小区内会传染老婆孩子和邻居们,所以想了想就这么在菜场内住下了。

我说,老板你也辛苦了。

他说,也挺不好意思的,帮不到大家,听你口音大家应该都是老乡,按理说这个时候正是我们应该帮忙的时候,但现在我们也没办法。

我说,老板你是哪里人?

他说,江苏人。

我说,那我们不是老乡,我是河南人。

他说,在上海不是本地人就都是老乡。说完他在电话里哈哈的笑了。

我也哈哈的笑了,有些感动。

6

舒淇,谢谢你

4月2日,因为迟迟找不到购买米面的合适渠道,我越来越焦躁。开始给小区内张贴的所有广告牌打电话,有些老板表示无货,无法供应;还有个超市老板建议我加他们购物群,用接龙方式来下订单。

我加群后发现这是一种效率极其低下且异常混乱的订单处理方式,往往有多个顾客同时填写接龙信息,导致接龙出现“分叉现象”,有人从第五个订单接龙,有人从第三个接龙。整群网友都在强调自己所接的龙是那个“正确的主流的龙”。

老板在群里叫苦连天,说大家别乱,一个个来,现在订单重复混乱,他搞不清楚哪条龙才是真正的购物订单,随后他强硬指定某一个接龙是“正宗龙”,其他的都是“赝品”,他将“正宗龙”截图后发到群里,表示以此订单顺序为准。这导致那些在“赝品龙”上排队的群友大骂不止,说自己等了一天,啥都没干,结果眼看着排到位置了,老板又不认账了,说完气呼呼的退群而去。

我也接了几次龙,每次都不幸的站错了队伍。

无奈我又拿起手机开始打广告电话。

晚上9点多,我打通了小区旁边一家清美超市的联系电话,一个女士气喘吁吁的问我需要什么物资?

我说家里没有米面了,你们有吗?能送货到小区门口吗?

她说他们也没有米面,但有一些半成品鱼虾、豆制品等可以选购。说完她又说:“你运气真好,我们刚把这批货拉回来,还没进门就接到你的电话。”

我问,为什么只有这些半成品而没有米面粮油?

她说,因为城市里没有运力了,其实他们总部库房里有货物,但“叫不到货拉拉”。

而刚刚提到的这些货品是她自己带回来的。“我们两个人骑了两辆电瓶车从三林总部拉回来的,哎哟,累死了。”三林距离我所在的区域大概20公里,这意味着他们夜间骑电瓶车车穿越了半个浦东。

我说,这么晚了,你们才回来,也好辛苦。

她说,其实我们可以早点回来,但我想买那个最新鲜的牛奶,所以在总部等了半天。咱们小区有个叫幂幂的女生孩子刚断奶,希望能喝上鲜牛奶。我想就算疫情再艰苦,也不能苦着孩子啊,所以就等到这个时候买到鲜奶才回来。

随后我按照她报的清单,每种食材都买了两袋,总计多元。

晚上十点半前后,我们约定去小区大门口接收物资,她和她老公拎着两个大袋子过来,将袋子放到大门前的桌子上,然后由大白转交给我。

他老公和我解释说,现在的牛奶没有优惠价都是原价所以比较贵,一盒1.4升的光明优倍牛奶33元。

我说,我知道现在都不便宜。

他说,我要和你解释清楚,这个确实是回归原价了,不是我们加价销售的,我们害怕有人买到东西后拍个抖音发到网上说我们发国难财。

我说,不会的,你放心好了。

拿到两袋半成品的食材和牛奶,我心里又踏实了一点,虽然依旧没有买到米面,虽然这些东西也都不便宜,但它们解决我的燃眉之急。

给我送完东西,夫妇俩退后两步,那女人站在大门外的路灯下,整张脸被黄色的灯光包裹,看起来格外温暖。

我想感谢下她,但又忘记了她的名字,于是拿出手机看了下她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488.html